校友风采|严静:让中国速跳领先世界

发布时间:2025-11-05浏览次数:10


严静,我校1995级体育教育专业校友,现任重庆市黔江区新华小学体育教师。他27年坚守体育教学一线,13年与绳相伴,6度担任国家队速跳教练,其精心总结并推广的高效训练体系“严氏速跳法”,推动中国速跳走向世界前沿。获评“全国优秀教练员”“重庆市优秀教练员”“重庆市五一劳动奖章”“重庆市优秀教师”“新时代重庆好老师”等荣誉。


他至今已训练培养出16位跳绳世界冠军和近百名优秀运动员,带领队伍打破3项亚洲纪录、2项世界纪录,并创造一项3×30秒交互绳吉尼斯世界纪录。在国际赛事中,他的学生共斩获近20枚金牌,全国比赛奖牌总数更突破200枚。2024年亚洲跳绳锦标赛,他率8名小将勇夺4金4银3铜;2025年日本川崎世界跳绳锦标赛,他带领的队伍再创4金1银1铜的佳绩,其中3枚花样跳绳金牌,更是标志着中国花样跳绳项目在世界性竞赛上的崛起。



一根绳,破立创新


1998年,严静大学毕业后进入黔江区新华小学担任体育教师。2012年8月,受区体育局选派,他参加重庆市组织的花样跳绳项目培训,由此与跳绳结下不解之缘。同年秋季学期,在学校支持下,他组建起一支百余人的跳绳队,标志着这项运动正式“立”了起来。



“最初的想法很朴素”严静回忆道,“跳绳器材简单,场地要求低,易于推广普及。它既是中考体育项目,又对提升学生心肺功能、身体协调性和耐力素质具有显著效果,自然能得到各方支持。”


然而,随着教学和带队参赛经验的积累,严静发现跳绳运动蕴含着深厚的专业内涵。从材质上,绳具可分为棉绳、胶绳、竹节绳、钢丝绳等;在技术层面,又分为个人花样、同步花样、交互绳花样、车轮花样等多种形式。不同的花样应用不同材质的绳,绳不对、速度不对、花样不对,训练跳法也与其他专业队伍有很大的差异。


这一发现促使严静开始突破固有教学模式。他着手定制专业绳具,钻研运动力学和人体科学原理,反复观摩赛事录像,向各方专家求教。经过多次总结和实践,他发现通过缩短绳具半径、采用屈体跳方式,能有效提升学生运动表现,同时更好地保障训练安全。


经过近一年时间的反复摸索和改进,这套系统化的训练方法最终形成“严式单摇速跳技术”,被业界称为“严氏速跳法”。自2014年推广应用以来,该技术在多场国内外赛事中展现卓越成效,成为中国速跳走向世界的重要技术支撑。


百般练,严慈相济


严师,方能出高徒。“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刻苦训练是每一位运动员的必修课,如果你的训练量常人都能承受,冠军凭什么给你?你凭什么站在世界最高领奖台上?”这是严静常常对学生说的一句话。


2023年寒假,跳绳队只休息了5天,大年初三就回到学校训练。2024年暑假,跳绳队几乎无休。从亚锦赛回来的队员们,休整3天后,即刻归队训练。13年来,严静带着跳绳队将训练变成日常。


为了不耽误学习,训练时间安排在早上开课前1小时和放学后2小时,风雨无阻。训练中,严静对队员的每一个动作都力求精准。他需要高度集中注意力,以发现任何一个可能出现失误的小问题,引导孩子们反复练习、反复提升。晚上,他常常一个人关起门来观看孩子们比赛的视频回放,不断复盘细抠每一个动作细节。严静不仅自己知道,更让每一名队员知道,体育运动不能有丝毫的松懈。



作为教练的严静,把对孩子们的关爱融入每一场训练中。每次训练,严静会早早帮队员准备好训练器具、贴心递水、嘱咐训练后拉伸,碎碎念关心着队员的生活、学习、训练大小事。每次比赛前夕,他更会像父亲一样,坐下来陪伴、疏导、鼓励着每一个孩子。


“教练就像爸爸一样,给我们提供支持和指导,既严格,又细致入微地关心我们的学习与生活。”提起教练,大家的回答基本相差无几。


千重育,教学相长


除了跳绳队教练身份之外,严静时刻不忘自己作为教师教书育人的职责使命。在他看来,“教”与“育”,教的是应知应会的知识,育的是本真本色的潜能;教的是基本技能的继承,育的是不拘一格的发展。严静坚持将“教”与“育”相结合,根据学生个性化差异,因人施教,将速度、力量、难度、花样结合,让大家在跳绳中展现各自的风采,也让孩子们在跳绳中收获品性的锤炼。


严静改编普及“黔江土家摆手绳”,让课间绳操成为学校一道风景。同时,他坚持“身教胜言教”的理念,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引导学生感受体育运动的无穷魅力,在训练中潜移默化将坚持不懈、团队合作精神传递给更多学生,帮助他们磨炼体魄,塑造心性。



正是这样的教育理念,让学生在课外闪转腾挪、绽放光彩,在课上聚精会神、细心阳光,也让跳绳队员们一次又一次站上了不同赛场的领奖台。


(编发:叶智敏|初审:蒋沁芸|复审:李吉|终审:谢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