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风采丨张健:职教改革领航者 技能强国筑梦人

发布时间:2025-10-16浏览次数:10


张健,我校80级物理专业优秀校友,现任重庆市南川隆化职业中学校党委书记,二级研究员,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国家黄炎培职业教育奖杰出校长,重庆英才·名家名师,重庆市特级教师,重庆市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中国职教学会理事,教育部职业教育教指委委员、工信部国家职业教育行指委委员。重庆市政府教材建设委员会专家委员,重庆市教育评价改革咨询委员会专家委员。


深耕职教沃土 铸就改革丰碑



1983年从我校物理专业毕业后,他便扎根职教一线,一干就是四十多年。在漫长的岁月里,他见证了职业教育的变迁与发展,也亲身参与了这场伟大的改革实践。



作为一名教师,他始终不忘母校“学高身正、敬业自强”的校训,铭记恩师“物理无捷径,唯坚韧可通幽”的叮嘱。深耕教学领域,长期坚守课堂教学一线,严谨治学,努力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提升自身教学能力和专业素养。他主持教学成果获国家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重庆市教学成果特等奖1项、一等奖1项,主持市级以上课题9项,出版专著2本,主编教材8本,核心期刊发表论文8篇。


作为重庆市南川隆化职业中学校的领头雁,他把改善办学条件作为改革的第一步,克服重重困难,多方筹集办学经费3.5亿元,完成校区迁建和二次扩建,增加校园200亩、校舍10万㎡,添置专业设备总价值近1亿元,建成多个实训室,完成全校实训室标准化改造。


他深知,真正的改革必须深入到教育的核心——人才培养模式。他开始了大胆的探索和实践。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高素质技能人才培养路径,首创“三权分置”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校企合作模式。他采用“招募式”引企入校机制,与远陆汽修、柏曼酒店等多家企业共建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构建“前校后厂”办学格局。这一举措不仅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实践机会,也为企业量身定制了实用人才。



在探索“SUC”人才培养模式的过程中,与世界500强企业博西家电集团展开深度校企合作。他借助高等院校的智力支持,构建“订单式”培养模式,累计为博西家电集团培养技能人才1000余人。这些学生不仅掌握了扎实的专业技能,还具备了良好的职业素养。他们毕业后,平均月薪达到了12000元以上,部分优秀学生的月薪甚至达到了2万元。这一成果不仅得到了企业的广泛认可,也为职业教育的发展树立了新的标杆。


精管对接产业 立德铸魂践行


他曾在多种场合讲到:是长师的教育,教会我“成就他人方为大我”的师者胸怀;更是物理专业的熏陶,让我成为坚定的唯物主义者。他深知,德育在职业教育中的重要性不亚于技能培养。他在实践中形成了“管炼润一体化”的德育新理念。他对标现代企业岗位能力标准,搭建“三覆盖”管理框架,引入军事化管理元素,形成“精百工技行天下,兼德才明达四海”教育理念。这一理念的实施,使得学生的职业素养和道德品质得到了显著提升。2020年,“精·达”校园文化被教育部评为全国职业院校校园文化“一校一品”特色学校。2022年,“管炼润一体化”中职德育理念入选全国16个职业教育德育典型案例之一。



此外,他还积极创新“融合式”培养跨域藏族学生新路径。他坚持帮扶青海玉树地区,从2010年开始至今,每年接受60-80名藏族学生到校就读,并师资互派指导专业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这一举措不仅促进了民族地区的职业教育发展,也增进了民族团结和交流。2019年,学校因在民族团结进步方面的突出贡献,被国务院授予“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荣誉称号。


职教改革赋能 领航产业未来



作为职业教育领域的改革先锋,他始终站在行业的前沿。他牵头组建重庆市金佛山职业集团,与109家企业、职业院校集团化办学,满足学生就业企业多样性、地域多样性需求;他注重团队建设,通过示范、交流、研讨等方式指导青年教师,培养了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这支队伍不仅具备扎实的专业技能,还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和创新能力。他们为职业教育的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保障。在他的引领下,南川隆化职业中学校不仅成为了职业教育改革的先锋,更成为了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摇篮。他的改革经验和成果为职业教育的发展贡献了宝贵经验。面对众多取得的成效,他说,荣誉只是过去的见证,职业教育的发展永远离不开改革和创新,未来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必须坚持持续深化产教融合,构建更加紧密的校企合作机制,以满足产业升级对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


从濒危职中的破局者到职教标杆的缔造者,在挑战与机遇并存的环境下,他用自己的行动弘扬和践行教育家精神,一步一个台阶,将南川隆化职业中学建设成为全国职教标杆,他也成为职业教育领域的楷模。



近年来,贵州、青海、四川、湖南等市内外共130余所学校到校学习、考察。他先后受邀到甘肃、贵州、湖南等省市进行人才培养模式、课程改革专题培训。参与起草《重庆市职业教育“十四五”发展规划》《重庆市深化产教融合实施意见》等数十个市级重大改革文件。人民日报、新华社、光明日报等多家媒体对学校办学经验进行专题报道。改革成果多次在国家级职教会议上做交流,引起较大反响,为重庆职业教育争得光彩。


张健表示,长江师范学院是他职业生涯的起点,也是他永远的精神家园。在校期间的学习经历,不仅为他打下了坚实的专业基础,更塑造了他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没有母校的培养和老师的教诲,就没有他今天的成就。在未来的日子里,将继续深耕职业教育,赋能产业未来为培育技能英才书写更加辉煌的篇章。


(编发:谢思琪|初审:蒋沁芸|复审:李吉|终审:谢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