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亚洲,我校2005级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校友。现任腾讯科技CSIG数据库团队技术专家,长期从事分布式数据库及存储系统的研发工作,目前负责腾讯云文档数据库内核研发。他多次获得腾讯公司勋章,在专业领域用实绩诠释了从职场新人到行业专家的成长之路。
校园精研专业,蓄力筑梦未来
大学期间,他怀着对知识的渴求踏入校园,热爱专业,刻苦学习,努力钻研。在课堂上,他抢座前排认真听讲,积极提问,课后抱着笔记追着老师答疑,理解掌握电子技术基础理论;实验室里,他认真研究,反复训练,熟练运用电子设计相关技术;课余时间和周末几乎都泡在图书馆,查资料,记笔记,努力拓展专业知识,了解行业前沿动态。别的同学暑假都回家与亲人团聚,他留在学校复习,制定周密的学习计划,顶着酷暑,克服高温、孤独、焦虑等重重困难,以高度的自律和坚强的意志力努力奋进。大学的学习生活加上老师们的悉心指导,培养了他较强的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独立思考和面对挑战的能力。在四年宝贵的校园时光中,他在知识的海洋中不断探索,他把“匠心”融入到学习的全过程,课程学习从“被动接收”到“主动深研”,不满足于掌握课本结论,而是追求知识的来龙去脉;实践实训从“完成任务”到“打磨精品”,不满足于完成实验报告,而是将每一次实验当做作品反复打磨,追求精准与极致;专业认知从“学一门专业”到“守一份初心”,他对专业领域知识的刻苦钻研与实践技能的精准磨炼,沉淀专注、严谨、求精的职业素养,他用对专业的敬畏心,筑牢匠心的精神根基。
大学学习为他奠定了扎实的专业知识体系,激发了他对技术研发的热情,坚定了他考研的决心,以追求更高的职业发展目标。2009年,他顺利进入福州大学攻读硕士研究生,开启了对嵌入式软件开发的学习研究。这不仅为他未来职业发展奠定了更扎实的专业知识基础,也让他在未来的职业发展中更加自信和从容。
职场探索成长,匠心笃行践知
杨亚洲深知,将专业理论转化为实践能力需要一个艰难转变的过程。硕士研究生二年级时,他进入一家传统IT公司实习,参与嵌入式软件的开发。在这家公司里,他参与开发了多个项目,学习了如何运用专业理论知识解决工程实际问题。这不仅提升他的技术能力,也对未来的职业方向有了更清晰的认识。2012年,他毕业后加入了锐捷网络,成为一名嵌入式软件开发工程师。这期间,他深刻理解了嵌入式软件需要在有限的资源下确保高效和稳定,切实感受了这一专业领域的复杂性和挑战性。这段经历不仅提升了他的技术能力,也让他学会了如何在压力下保持冷静,解决问题。大学阶段种下“匠心”的种子,赋予他精益求精、专注坚守、追求卓越的职业精神,从大学阶段开始融入血脉,成为他职业发展的一种追求,成为他无论从事何种职业,都能立足岗位、创造价值的核心力量。
转型开启新程,深耕收获实绩
2015年,他敏锐察觉到互联网行业的快速发展和良好的职业前景。为了更好地适应这一变化,他果断决定转型,开始自学互联网主流开源软件。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实践,他掌握了许多新技术,为职业转型做好了充足的准备,并顺利跳槽到滴滴出行,进入基础架构部担任专家工程师,参与数据库及中间件研发工作,这是他职业生涯中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在滴滴,他参与了多个核心系统的设计与优化。
在滴滴工作了几年后,他的职业生涯迎来了新的机遇,2021年他顺利进入腾讯,担任文档数据库研发专家。
在腾讯,他的工作内容更加多元化,他参与了云计算平台的建设,以及文档数据库内核的多项优化,成功解决了多个技术难题,获得了公司的认可,并多次荣获优秀员工勋章。同时,他积极参与开源社区的数据库优化工作,将腾讯的经验分享给社区,其贡献得到了广泛认可。这段经历不仅提升了他的技术能力,也让他深刻体会到团队合作和知识分享的重要性,进一步为他适应新一代电子产业的发展积累了宝贵的财富。
毕业工作十多年,他从实习生蜕变为研发专家,始终凭着坚韧的意志力和执着的追求精神,一步一个脚印在自己专业领域内不断探索,不断突破,不断成就自我。回想起在母校的时光,他满怀感恩之情:是大学的学术氛围、导师的言传身教,让“匠心”深刻进骨子里,让自己明白“匠心”不止是“把事做好”,更是一种对职业、对事业的热爱与敬畏,一种拒绝平庸、追求极致的人生态度。
(编发:谭雨杰|初审:蒋沁芸|复审:李吉|终审:谢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