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风采 | 杨中合:传承非遗瑰宝,唱响央视舞台

发布时间:2025-04-17浏览次数:10


杨中合,我校2003级音乐学院音乐学专业校友,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土家啰儿调”县级传承人,现任石柱土家族自治县回龙中学音乐骨干教师。


央视舞台展风采,土家天籁响神州


石柱“啰儿调”是流传于石柱土家族自治县的“啰儿调”山歌,因唱词中有“啰儿”而得名。在长期的传唱中,形成了内容丰富多样、曲调简洁多变、乡音乡韵浓郁的独立的民歌。春节期间,备受瞩目的中央电视台《2025年非遗晚会》在央视一套黄金时段播出,来自全国各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齐聚一堂,共同演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土家啰儿调”的传承人,杨中合受邀参加晚会,向全球、全国观众展示了石柱“土家啰儿调”的独特魅力,在新春舞台上营造出热闹喜庆的氛围,凸显出极具地方特色的文化自信和多元融合。



扎根乡土育桃李,非遗薪火传校园


在校期间,杨中合系统学习民族音乐理论,刻苦研习声乐技法,还积极参与各类实践活动,逐渐锤炼出扎实的专业基础和舞台素养,他以其出色的嗓音条件和踏实上进的学习态度赢得了师生们的广泛赞誉。毕业后,他选择了一条不寻常的路——成为石柱土家族自治县回龙中学的一名特岗教师。在这里,他不仅是音乐知识的传播者,更是土家文化的传播者。几年后,杨中合成长为石柱县音乐骨干教师,多次获石柱县先进艺术工作者等荣誉。他精心地将音乐种子播撒在孩子们的心灵土壤中,以动人的旋律为养分,让非遗文化在青少年群体中扎根生长、焕发生机。





寻访民间承古韵,潜心钻研谱新章


为了更深入地学习和传承土家啰儿调,杨中合拜师国家级传承人黄代书,潜心学习原生态唱法。他深入武陵山区,走访民间艺人,收集、整理传统曲目,力求将最纯正、最地道的土家音乐呈现给世人。这份对艺术的执着追求,让他在非遗领域屡获殊荣,成为远近闻名的“土家歌王”。他的努力,不仅为自己赢得了荣誉,更为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在他的悉心指导下,学生演唱屡获佳绩,一批批学生逐渐成长为对非遗文化有深厚感情和理解的新一代传承者。目前,杨中合正在培养下一代非遗小传人,使土家文化的传承和发展焕发新的生机。



历经磨砺,杨中合的努力不断得到认可。从2016年《中国民歌大会》到2025年《非遗晚会》,他两度登上央视舞台,生动展现了土家啰儿调的艺术魅力。他的歌声深情而悠扬,动人心弦,仿佛瞬间将观众带入风景如画的武陵山区,让人亲身感受土家文化的迷人魅力。现场氛围热烈非凡,掌声雷动,这不仅是对杨中合个人艺术造诣的高度赞扬,更是对非遗文化传承与发展的深切肯定。




愿他始终站在非遗传承的潮头,以坚定的信念与热忱,守护这些历经岁月淬炼的旋律,使其不被时光湮没。让传统与现代交融,让古老的乐章在新时代的舞台上焕发新生,成为永恒的文化印记,在历史的长廊中久久回响。


(供稿:音乐学院|编发:刘丽诗|初审:蒋沁芸|复审:李吉|终审:谢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