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教融合 协同育人】美术学院:扎根巴渝大地 培养艺术人才

发布时间:2022-12-02浏览次数:249

近年来,美术学院积极响应国家战略、回应地方需求,从外延发展转入内涵建设,深耕细作、守正创新,在服务社会实践中重新审视学科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艺术创作坚持以祖国乡土为田野课堂,以人民生活为研究对象,作为艺术的起点和动力,使艺术学科办学有高度、有深度、有广度、有温度。学院围绕乡村振兴、校企合作、大美育战略等实施,努力培养一批融入时代洪流,有家国情怀和时代担当的艺术人才。

一是校地联动,为绿色乡村发展赋能。美术学院利用师生写生活动和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等项目,深入周边乡村,开展田野调查、收集乡村素材、参加乡村美化活动,用艺术助力乡村振兴。2019年7月,学院与涪陵蔺市镇签订“美丽乡村  幸福连二”文化建设协议,组织师生对连二村民房外立面进行美化,墙绘总面积超过4000平米。涪陵电视台“涪州纪事”栏目,跟踪拍摄了专题片《画笔描“连二”、墙绘新农村》。学院“乡村墙绘”师生团队,在涪陵、丰都、忠县、长寿、南川、黔江等地持续开展活动,将美术作品和艺术创意用贴近百姓的方式,呈现在乡村大地上。

2021年9月,为涪陵龙桥街道打造1300米艺术文化长廊;同年11月,与丰都栗子乡签订合作协议,在栗子乡、保合镇、双龙镇、暨龙镇等,广泛开展村容村貌美化和乡村环境改造。2020—2022年,先后组织两批“十校结百村,艺术美乡村”活动对接涪陵二渡村、黔江冯家寨子社区、丰都双龙镇官都坝村等,以饱满的热情参与到接地气、实战化、有实效的“乡村振兴”时代洪流中。二十大期间,《重庆日报》数字报专题报到“长江师范学院 把‘根’扎进土地为乡村绿色发展赋能”活动。

 

打造龙桥艺术文长廊

 

蔺市镇“美丽乡村 幸福连二”文化建设活动

 

“十校结百村 艺术美乡村”乡村振兴活动

 

丰都栗子乡蓼叶坝“红色小院打造

二是产教融合,积极探索美育实践。美术学院积极探索产教融合新路径,与涪陵、南川、长寿、梁平、忠县、綦江等区县教委签订合作协议,致力于推动基础教育“2+X”模式美育实践。校企合作方面:2022年6月,与澳海集团西南区域签约开展专业实践实训基地合作;2022年7月,与龙之瑞科技有限公司签约授牌开展教学实践基地合作;与润德书院开展校企合作;与重庆菜乡结绳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共建实训就业基地;与凯高玩具(重庆)有限公司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约定双方在产教融合、产研实践、产需供求、文创结合等方面展开战略合作;2022年,同音乐学院一道与“西南美育文旅公司”开展合作项目,在涪陵区敦仁街道设置了“长江师范学院美育中心实践基地”,主要面向社区、乡村和学校,开展大美育实践研究。

 

与凯高玩具集团签约仪式

 

建立长江师范学院美育中心实践基地

 

与澳海集团西南区签约仪式

 

 与菜乡结绳公司签约仪式

三是创新载体,为卓越人才培养聚力。针对近年来相关行业企业对数字媒体人才需求增大的趋势,美术学院与重庆凯高飞书数字传媒有限公司签订合作协议,开设“凯高飞书数字动漫卓越人才实验班”。2021年,第一届实验班招收学生23人,16人在实验班完成一年的学习,14人进入重庆凯高飞书数字传媒有限公司实习,得到公司方好评,并拟录用或推荐就业。2022届实验班共招收跨专业、跨年级学生19人,正在教学过程中。

四是聚焦主业,教育培养成效显著。近三年来,美术学院聚焦渝东南地区乡村振兴进程,服务新时代乡村更新和文化复兴,深耕乡村美学,获得近百万合作建设经费,助力改造一批乡村村容村貌建设,以及农产品形象设计与推广宣传,并建立一系列美育实践实训基地。学院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引导同学们深入生活,在人民生产生活现场实践中,筑牢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多次举办专业展览,在学科竞赛中获国家级奖项近40项,在第十二届全国大学生红色旅游创意策划大赛中,由三创智慧园装饰艺术设计工作室彭凌燕教授指导的剪韵工作坊团队,荣获红色文创产品设计类全国二等奖,西南片区特等奖,彭凌燕教授荣获最佳指导老师称号。

乡村振兴是时代命题,艺术助力是必要的锦上添花。高等学校,尤其是地方高校的艺术学科,需要主动融入国家战略,把学科建设、专业发展、艺术创作、人才培养扎根祖国大地,才能办出特色,才能培养出具有家国情怀和社会担当的新时代专业人才。

 

 

 

 

 

 

学科竞赛屡获佳绩